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之处?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并比较先秦民本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
2020-12-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5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2022-03-14更新 | 5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
2020-12-07更新 | 8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A.三纲五常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D.格物致知
6 .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下列对其中四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解读正确的是
A.a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
B.b点:秦汉时期发展成为主流思想
C.c点:隋唐时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D.d点:两宋时期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