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积极参与说经解律,他们对法律的注释也逐渐具有了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徒、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美国的法律教化重视学校教育,采取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社区参与等方法,注重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同时将法律教化与公共文化设施相融合,许多城市能看到宪法广场、宪法公园、警察博物馆、犯罪博物馆等专题法律教化设施。民众随时可以接触和感受法治,将法律与个人的自由、权利紧密结合,增强法律在公众心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摘编自范沁芳《美国的法律教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法律与教化方面古代中国与美国的不同之处。
2022-01-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上者五六百户”,到文景之时,“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汉初思想文化的混乱,黄老思想以“无为”为基调,导致政府处理问题时,不得不依靠法术。同时大量食客游走于诸王之间,思想得不到统一;地主豪强“众其奴婢,多其牛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致使“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汉初匈奴越来越猖獗,“汉文帝十四年,单于十四万入萧关、杀北地都尉,虏人民畜产甚多”,“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掠甚众而去”。对于这些问题,汉初诸帝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没有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做指导,因此缺乏有效的对策。日趋严重的内忧外患急需变无为而治为有为政治。

材料二   此时的儒学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具有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合理部分,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法制国家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1-12-1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据此可推知,儒学的传播
A.使得法治思想被遗弃B.使边疆地区完全得到了汉化
C.使各族生活方式趋同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太宗
7 . 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8 . 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作为官定的课本,颁行全国;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规定为科举应试的标准。这些举措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促进了官方教育的兴起
C.重建了儒家的信仰理论D.强化了儒学的政治功能
2021-06-0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在汉代则上升为“独尊儒术”的国家统治思想。这一变化说明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
A.大力提倡纲常伦理之说B.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精华
C.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皇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经学逐渐成为两汉学术的中心,士人趋之若鹜,他们沉溺于对儒家经典经文细枝末节的考证,甚至在解经过程中互相诡诘……专注细枝末节的烦琐注释。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士人对经学的研究能力增强B.儒学在自身发展中出现危机
C.儒学逐渐与现实的需要结合D.士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