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三: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背景。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6至18世纪欧洲“东学西渐”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现象的相同之处。
2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下表为宋明时期儒家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

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材料四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材料三表中①、②分别是儒学中的哪一思想体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的主要表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0次组卷 | 45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图1是中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根据图1概括该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分析图3和图2之间学术思想有何关联,并说明这一关联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3)儒家思想传承数千年,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探究其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意义。
2020-10-14更新 | 50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9-10-09更新 | 740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9 . 思想的不断解放、观念与时俱进是自古以来中西方共同的精神财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西方各有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分别指出是哪两场运动,并指出各自对东西方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2)16-18世纪,西方思想空前解放,中国也露出思想解放的迹象但未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请指出中西方这一时期思想解放的相似原因和相似的主张。
(3)近代前期(五四前)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请举例说明。
(4)近代后期(五四后)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思想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请指出这两大理论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什么重大问题?并指出两大理论的共同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2017-02-28更新 | 3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大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