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西专用)02
2 . 战国中期,齐国建成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囊括了当时各主要学派。这些主要学派义分化成不同流派,都喜欢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他们“不治而议论”一不承担具体行政职务,只是教学授徒、著书立说,其中有名有姓者76人。这反映出
A.私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B.齐国引领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C.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阵地D.士阶层的政治意识显著增强
2022-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末年,儒家提倡“仁”,道家主张“慈”,《管子》中有“齐国百姓,公之本也”,邾国国君邾文公说“无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这反映出
A.人的价值受到了普遍关注B.社会道德构建引起各方重视
C.“仁政”思想得到各国认同D.士阶层引领了社会发展方向
2022-03-21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家的“藏富于民”、“轻徭薄赋”思想,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这说明
A.民本思想成为主流思想B.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
C.诸子百家关注社会现实D.民贵君轻成为社会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人陈澔在评价《吕氏春秋》时认为:“吕不韦相秦十余年,此时已有必得天下之势,故大集群儒,损益先王之礼而作此书,名曰《春秋》,将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可见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意在
A.规劝其他诸侯国归顺秦国B.为秦国制定统一礼乐制度
C.总结反思诸子百家的学说D.为大一统提供理论新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
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
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
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
沉暮与新生
上表是由著名史学家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标题(节选),对应中国古代史上十二个时期。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运用具体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并指出其对应时期。(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先秦诸子中,儒家主张“仁”以血缘为基础,强调等级秩序;墨家主张“仁”要“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使彼此利益兼而为一。儒墨关于“仁”的主张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
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8 .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流派,由于这些思想的提出者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其治国思想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却高度一致,均坚持“君主专制”。这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为人心之所向B.兼并战争推动思想统一
C.等级分封重新焕发生机D.法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
9 . 下表所示为老子、墨子和孟子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言论出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道德经》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兼爱中》
“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

A.无为而治思想B.社会和谐思想
C.民贵君轻思想D.兼爱非攻思想
10 .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博采众议,取百家思想之所长,被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又是文化史即将进入新历史时代的文化标志。据此可知,《吕氏春秋》
A.反映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B.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C.代表战国时期文化成就的最高峰D.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