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战国中期,齐国建成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囊括了当时各主要学派。这些主要学派义分化成不同流派,都喜欢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他们“不治而议论”一不承担具体行政职务,只是教学授徒、著书立说,其中有名有姓者76人。这反映出
A.私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B.齐国引领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C.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阵地D.士阶层的政治意识显著增强
2022-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末年,儒家提倡“仁”,道家主张“慈”,《管子》中有“齐国百姓,公之本也”,邾国国君邾文公说“无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这反映出
A.人的价值受到了普遍关注B.社会道德构建引起各方重视
C.“仁政”思想得到各国认同D.士阶层引领了社会发展方向
2022-03-21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无论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主要决定于生产方式,而不是从属于哪一个政权。当然,国家对文化也可以起到引导和改造的作用,但这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为前提的,脱离了这一前提的引导和改造必然会起到破坏作用。统一是国家主权和最高行政权力的集中,而不是文化的一致,更不是用一种文化去消灭或代替另一种文化。相反,一个真正稳定繁荣的统一国家,必定会容思并鼓励多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一中国历史的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稷下学宫在它存在的150余年中,先后延揽天下贤士近千人,成为一个学者荟萃的文化中心,许多学术著作在这里问世,学宫内容纳道、法、儒、名、农、阴阳等各家学说。这可以直接佐证
A.稷下学宫是官方的学术交流机构B.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文化交流
C.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D.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殊途同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六经”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士子们从古代经典理论中各取所需,加以发挥,各论短长。说明战国时期
A.百家争鸣既根植传统又融合创新B.诸子百家都是由儒家衍生而来
C.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D.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6 . 如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治人物辅佐的主张或举措诸侯国
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
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
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面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捕不急之官
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
A.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B.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
C.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