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尚同”,荀子主张“群居和一之道”,韩非也感叹“大臣贪重,细民安乱……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这反映出战国诸子(     
A.具有统一倾向B.质疑礼乐文明C.相互交流学习D.心系苍生疾苦
2 . 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儒、墨、道、法、阴阳等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总结了上古以来文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局面(     
A.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B.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C.不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023-04-19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分封制形成等级森严的礼序,决定了人们之间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但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促进了孔子“克己复礼”、老子“小国寡民”主张的提出。先秦诸子的这种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后
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D.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4 . 元人陈孚《题管仲井》诗曰:“西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铁犁牛耕推广B.争霸战争频繁
C.各国变法图强D.社会动荡变革
2021-02-05更新 | 141次组卷 | 6卷引用:训练专项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且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38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阶段检测卷(二) 期中测试卷(第1-15课)(B卷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思想时说:“既没有中央集权,帝王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也没有某种国家哲学―家独大的思想专制局面。思想与权力的分离造就了思想者,他们可以独立地思考深入的问题,从而造成了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多元化趋向。"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C.百家争鸣成为社会动荡的一个缩影D.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7 . 战国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统。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统天下的具体措施。这一取向
A.反映出百家争鸣后的思想趋同B.表达了统治阶层的政治诉求
C.表明统一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D.为政治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2020-10-01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期中检测卷(B卷提升篇)
8 . 战国时期,学在官府走向学在民间,众多士人周游列国、论战辩驳,他们的活跃推动了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这主要反映了
A.争霸各国对人才的争夺B.民间私学教育的兴起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D.原有阶级关系的变动
2020-10-01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和诸侯。”材料可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政局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B.国家文化重心发生东移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D.社会动荡阻碍文化交流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5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