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这里的师生大多是战国名士,他们在学宫内“不治而议论”。他们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毫无奴颜媚骨,绝不迎合齐王的喜恶而发表投机性的言论。据此可知,稷下学宫的学者
A.显示出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B.创造出了出色教育的典范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践行了道家“无为”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孟子对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表示强烈反对,说他们是“暴君污吏”,高唱“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义。由此可知,他们都
A.以仁爱之心看待社会B.力图重建社会秩序
C.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材料二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孙子兵法·谋攻》

材料三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历史时期之一。从文化发生学来看,两段历史时期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从社会转型来看,两段历史时期都随着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从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外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共同的历史趋势,同时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对社会、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呼唤新的社会、新的人。虽然中西方社会有历史共性,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从结果来说,两者之后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

——摘编自李静等《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信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比较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
2022-05-15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卷(广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374年,齐国国君在临淄创办了稷下学宫,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此后150多年稷下学宫成为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齐国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繁荣春秋时期文化教育
C.实现富国强兵以争霸天下D.实现诸子百家思想交融
2021-05-11更新 | 44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齐威王在国都临淄创建稷下学宫,广揽天下贤士,至学宫兴盛时期,吸引了各国学士有“数千人”。他们各述政见“不治而议”,如《宋子》《田子》等诸多著作也诞生在此,被后人称为“齐国的最高学府”。这说明
A.战国时期有自由的学术氛围B.稷下学宫是齐国的议事机构
C.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始于齐国D.临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中心
2021-04-21更新 | 68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