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为了不被打败,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君主们纷纷放弃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官僚制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要求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D.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
2 . 春秋后期,晋国执政范宣子向来访的鲁国上卿叔孙豹夸耀,自己的家族从唐尧以来一直位居要职,是为“不朽”。叔孙豹则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才是“不朽”。二人的对话折射出这一时期(     
A.著书立言受到部分贵族的重视B.儒家思想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C.新兴士阶层的崛起D.思想领域的活跃
3 . 有学者说:“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虽然,‘势位足以屈贤’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迫于竞争的政治压力,占有绝对权力地位的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这一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君主集权的强化
4 .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周三代,尤其在春秋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该学者意在强调百家争鸣(     
A.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B.其形成源远流长
C.是思想文化上的创造D.其思想博大精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要接受教育训练,还要了解过去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为国牺牲的精神,理解“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思想理念。这(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说明儒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表明士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D.反映出士阶层推动社会变革
6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7 .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秦汉400余年间,这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互补机制,并惠及此后2000年的中国历史。以下不属于古代文化整合的是(     
A.“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教合流”
8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尚同”,荀子主张“群居和一之道”,韩非也感叹“大臣贪重,细民安乱……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这反映出战国诸子(     
A.具有统一倾向B.质疑礼乐文明C.相互交流学习D.心系苍生疾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这种差异(     
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
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
2023-03-17更新 | 681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圣人”观念,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并对其宗师多加推崇,推动了圣人崇拜思潮的发生。诸子百家意在(     
A.践行仁政理念B.完善理论体系
C.重建社会秩序D.推动文化变革
2023-03-04更新 | 54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