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表是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士”身份的变化。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西周到春秋

“士”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与国君、卿大夫有着亲疏不等的宗法关系。

战国

“士”已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

A.推动了民间讲学的出现B.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C.使得宗法观念荡然无存D.造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 . 田氏代齐后,齐国将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并同时兴建一座学宫,因地处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如孟子、荀子等。据此可以推断齐国
A.基本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目的B.开始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格局
C.力图实现统一天下政治目标D.竭力引导“百家争鸣”方向
3 .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对于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荀子虽然极力发扬孔子思想,但却认为子夏、子游等为“贱儒”;墨家和道家对孔子繁琐的礼仪道德持以否定态度;法家韩非子虽然推崇孔子,但认为其思想早已不合时宜。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了
A.诸子学说争鸣远多于融合B.诸子思想开始兼收并蓄
C.当时的思想氛围较为自由D.社会变革促进思想发展
4 . 春秋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围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而进行了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旗鼓相当,应者云集,成为显学。材料反映出(     
A.春秋时期文化出现下移趋势B.儒法两派符合当时统治者需求
C.春秋时期诸子百家针锋相对D.儒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1-10-2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清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