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虽然,‘势位足以屈贤’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迫于竞争的政治压力,占有绝对权力地位的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这一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君主集权的强化
2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要接受教育训练,还要了解过去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为国牺牲的精神,理解“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思想理念。这(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说明儒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表明士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D.反映出士阶层推动社会变革
3 . 战国时期出现了早期的魏国西河、中期的齐国稷下、晚期的楚国兰陵三大学术中心,并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点:西河学术中心将儒法充分结合;稷下学术中心融合百家,调和儒道名法;兰陵学术中心提倡礼法并重,学杂帝王之术。这种现象体现了战国时期(     
A.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
C.文化为政治现实的服务D.民族交融的步伐加快
2022-12-12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合肥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诸多思想家留下了诸如“定于一”“一匡天下”“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一则治,异则乱”等论述。这反映了当时(     
A.思想领域神秘色彩浓厚B.人们渴望统一的愿景
C.地理学取得了重大成就D.统一成为各诸侯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书辨伪是史料辨伪的重要部分。如表是关于先秦时期的史书例举与辨伪分析,正确的是(     
史书例举辨伪分析
A《晏子》中有非乐、兼爱、非厚葬等思想可断定该书成书晚于《墨子》
B《文子》内有六章与今本《道德》篇基本相符,且其整体思想脉络可寻可断定该书作者为老子思想形成前的道家巨擎
C《晏子春秋》被认为是古本亡佚后的伪托之书银雀山汉墓出土《晏子春秋》等先秦古籍,可推翻这一怀疑
D《列子》记载了孔子一段感慨:“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中的“西方之人”是释迦牟尼,孔子时代不可能有佛学思想传入中国,故知该书是伪书
A.AB.BC.CD.D
2022-09-30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秦国并未有引领风尚的突出文化现象,严耕望先生在《战国学术地理与人才分布》中统计了秦国的人才,仅司马错、白起、王韵等八人较为突出,这与东方六国文化名人相比有云泥之别,然而秦却完成统一。对此最为恰当的解释是
A.秦国地处西随受夷狄民风影响较大
B.秦国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比较小
C.东方六国文化底蕴深厚不利于统一
D.东方六国集权体制阻碍了完成统一
7 . 稷下学宫在它存在的150余年中,先后延揽天下贤士近千人,成为一个学者荟萃的文化中心,许多学术著作在这里问世,学宫内容纳道、法、儒、名、农、阴阳等各家学说。这可以直接佐证
A.稷下学宫是官方的学术交流机构B.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文化交流
C.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D.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殊途同归
8 . 如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治人物辅佐的主张或举措诸侯国
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
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
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面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捕不急之官
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
A.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B.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
C.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
9 .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形态是儒家的文化理想;早期法家的政治文化理论提出以君主一人之机谋使“天下”安定;墨子也曾经提出过“一同天下”的主张。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思相学说趋同B.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
C.社会动荡使得人心思定D.宗法制和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