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思想流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材料一:《思想家的话语》A性善论B性恶论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指出思想家A、B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4)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变化)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之处?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并比较先秦民本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
2020-12-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