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
A.贵族阶层
B.地主阶级
C.游士阶层
D.小生产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以下符合该流派思想家言论的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C.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D.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019-01-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选自《论语》

材料二: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选自《墨子》

材料三: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选自庄子《骄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应了孔子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墨子的主张有何相同何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庄子所讲与孔子的什么观点相对立?庄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2018-12-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邵武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说明
A.百家融合的趋势
B.“尚同”的治世理想
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
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这反映出他们
A.代表工商业的利益和要求
B.注重引导人们重义轻利
C.提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D.希望统治者能重视民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有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学派进行评价,对其中某学派的评价是“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正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据此分析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18-1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墨子·亲士》中记载“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这反映墨子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
B.尚贤
C.尚同
D.为政以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利”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

——摘编自《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等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子功利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以后墨家思想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以后儒学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其发展的原因。

2018-11-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监测(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的是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王官之学衰落代表的是旧学术的退场,私学兴起则包含着新学术的酝酿,私学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同上同于天者也”该思想家可能是
A.韩非子
B.董仲舒
C.墨子
D.李斯
2018-11-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