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老子主张“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墨子提出“乐愈繁,治愈寡”“圣王不为乐”。这反映出
A.社会转型促进了音乐发展B.音乐审美折射出政治理念
C.思想争鸣促进了文艺繁荣D.音乐教化功能被充分发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墨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道家代表)则归墨”。墨家学派能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在于
A.顺应社会发展趋势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统治阶级大力支持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家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
2020-05-18更新 | 342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用一关系式说明墨子的思想,“仁+仁+仁……=兼爱”,这就说明“兼爱”和“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等差的“别爱”和“偏爱”在墨子看来,就是“不爱人”。该学者意在强调墨子的“兼爱思想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B.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