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儒家的政治文化学说中,“仁政”是其核心部分,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基和立国之本是其重要特征。儒家以性善论作为仁政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人的内在恻隐之心的揭示而为仁政寻找内在的心性根源。儒家学说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社会,而关注社会的核心则是“人”,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共性的人都要求以“礼”来修身养性,强调在“克己”的基础上“爱人”,反映到政治上则为以“仁政”治天下。儒家仁政还表现为圣王对人民的物质关爱、道德教育与政治管理。仁政设计是从上层官吏的立场出发的,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王天下。至孟子时期,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立场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民好”“民恶”变为“民本”。

——摘编自惠黎平《试论儒家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如果说儒家以贵仁著称,墨家则以贵义著称,《墨子·天志》曰“顺天意者,义政也”,将天的意志作为义政的理论基础和来源。墨家提出“义者,正也”,希望执政者用善政来匡正天下,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思维来改变战国的乱世,反对当时社会上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力政所主张的“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墨家认为,顺从天志而施行义政,可以使天下安定,让上帝、山川、鬼神有祭主,使人民得到利益,从而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在墨子看来,义政的目标和归宿是实现“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即以兴天下之利为目标和归宿。

——摘编自金小方《墨家义政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儒家仁政思想和墨家义政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仁政思想及墨家义政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及现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B.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C.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D.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2022-05-02更新 | 398次组卷 | 4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2021-12-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各学派的共识
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下列各项同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不尚贤,使民不争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D.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6 . 有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依据身份及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很好吗?”历史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哪一项较合适老师所言
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B.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
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D.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韩非子认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反映该时期
A.血缘政治不复存在B.顺应社会变革趋势
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D.平民阶层诉求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诸侯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
B.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政”是其思想核心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尚同”
D.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021-11-2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思想家及主张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关爱他人,爱惜民力B.墨子提出实施仁政
C.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D.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墨子认为“义,天下之良宝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与他们的看法接近的是
A.舍利求义B.克己爱人C.义利统一D.天下为公
2021-11-13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