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展,则在春秋战国之世。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一)古代本有一种和宗教混合的哲学。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各家所同本。其(二)则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针对诸侯分裂势力,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国家统一、政治集权上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促使汉武帝下决心彻底解决诸侯王国封土过大的社会顽疾。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有关社会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墨子十分重视教育,他以染丝为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兼收“农与工肆”之人为徒,讲学兴教。他教育弟子要“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他要求弟子要学会并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技能技巧,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他强调君子只有通过艰苦的身体劳动,才能达到“身强、志远、气盛”的境界。在《墨子》书中,有许多“是何故也”、“何以为”、“何以知之”、“何自”等关于究其所以然的记载,提出“以身戴行”、“以行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的原则,并一再强调“口言之,身必行之”。

——摘编自王思中《墨子教育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墨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
2019-12-04更新 | 6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的是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王官之学衰落代表的是旧学术的退场,私学兴起则包含着新学术的酝酿,私学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

(2)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8 . 材料阅读

材料一   墨子时代,中国科技是世界的一个顶峰。到春秋时奴隶统治逐渐走向崩溃,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新兴的地主阶级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加之当时战争连连,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更需要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来满足社会之必需,于是墨家科技便蓬勃而起了。

材料二   墨子出身于工匠之家,他又长期活动于文化科技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鲁阳,这对墨子的科技活动和发明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时儒家代表孔子,尽管是教育家,但从没把生产技术和科学列为教育内容。针对儒家这种贵道贱器,鄙视生产劳动的反动世界观,墨家给予了有力地批判。墨家对儒家的批判和斗争,也使墨家科技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

材料三   中国历代统治者皆把自己视为代天行道的天子,而把人民群众视为贱民和愚氓,他们的一切律令和施政目标,均在于维护其至高、至大、至尊的权力和地位,而从不把发展生产、惠及民众作为其施政要旨。因而科技生产始终被视为鄙事,并把技术发明看作“奇技淫巧”和“贱工末技”。加之墨家的人民性思想不能为统治者所用,其后学又分裂而各自为是,所以墨家就逐渐衰微了。

材料四   著名学者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当然也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

回答下列问题(作答时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墨子科技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墨子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