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唐朝韩愈曾言:“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宋朝苏轼也曾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在我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燕赵大地上产生过一大批历史名人。观察下表,任选三位不同时期的人物,分别叙述其历史事件或历史成就,并逐一评价。

不同时期燕赵大地历史名人情况表

先秦赵武灵王、燕昭王
秦汉董仲舒
魏晋南北朝郦道元、祖冲之
隋唐五代魏征、高适
辽、宋、金赵匡胤
元朝郭守敬、关汉卿
明清纪昀
近代李大创

2 . 有学者评论道:“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内容大大超越了《公羊传》统一历法的意义,而被赋予了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统一及维护皇权等多方面的含义。”这说明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A.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有效维护了专制统治D.使儒学在西汉时期得到了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孔庙原为孔氏后裔和孔门弟子祭祀孔子的家庙,但自汉唐以来,孔庙祭祀逐渐官方化,并在全国推广,唐宋以来上升成为国家常祀祭典。历代少数民族政权也非常注重孔庙祭祀。这反映出(     
A.政权借助儒学塑造正统形象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未受冲击
C.儒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D.宗法观念影响国家政治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某学者认为,秦始皇与汉武帝有类似之处,都是儒家和法家的结合。秦始皇崇尚“严刑峻法”,但也利用儒家理念辅治;汉武帝以孔子为宗师,却用管子、商鞅的法家思想佐治。该学者认为,两者的做法(     
A.挑起了礼治与法治的争论B.形似而实质矛盾
C.都推动了律令儒家化进程D.具有内在一致性
2023-02-2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天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这种观点
A.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体现了尊卑有序观念
C.背离了传统儒学的天人观念D.有利于强化专制主义
6 . 汉武帝时,已有部分文人在对灾异事件的记录中蕴含对朝政的讽谏;汉宣帝时,儒生对自然灾害的解读为皇帝诛杀权臣提供了借口。由此可知,汉武帝以来
A.批评时政成为儒生的追求B.天人观念影响政治生活
C.儒学成为限制君权的工具D.封建迷信思想走向僵化
7 . “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主张盐铁专卖)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反映了(     
A.君主权力受到学者的很大限制B.正统思想与现实经济需要的矛盾
C.商鞅、桑弘羊为统治者所唾弃D.学者注重清谈,皇帝重视民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9 . 秦汉之际,儒生的价值追求发生重大变化.共表现就是以营日圣王批评现实,转交为承认现实就是圣王之世。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之际的儒学
A.抛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学传统价值备受质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认同。虽然大一统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西周礼乐制度所传达出的学术服务于政治的社会理念,直接促进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正是兴起和发展于这样一个礼乐渐坏的时代背景之下,故而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共同的思想核心。法家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按照法度和规则管理社会,这一思想在礼乐制度进一步被破坏的战国时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思想和法制基础。

——摘编自初婉琳《浅析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

材料二  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大一统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危机加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段有成《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时期到秦朝时“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过程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