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孔子修《春秋》,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而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则为少数民族立传,写道他们都是炎黄子孙和中原民族有着血脉相依的关系。这种变化()
A.是礼崩乐坏的深刻体现B.反映了主流思想的变化
C.有利于当时的民族团结D.受到大一统趋势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3 . 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变迁的深刻总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于春秋时代,当时在整个中原文化里,比较多的是忠、信、智、仁、勇。到春秋末期,在孔子思想中,“仁”成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到墨子那里又突出了“义”,孟子发展了“义”和“仁”,形成仁义。孟子还把仁、义、礼、智四者发展成为“四德”。经过汉代统治者推崇,传统价值观里又加了“信”,于是仁、义、礼、智、信等被称为“五常”,成为两千年来影响中国社会至深的基本价值观。在儒家推崇的“四书五经”里还有一些道德篇目,比如说孝悌、中和、诚敬,他们跟“五常”一起构成了儒家完整的价值体系,共同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扩展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边疆民族地区也逐渐奉行不悖。

材料二   近代梁启超曾著《新民说》,强调提倡公德,说我们中国人以前讲的都是私德,所以近代人要特别提倡公德。梁启超讲的公德的核心就是爱国、利民。1912年,民国政府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立国之本,前四字见于孟子,后四字见于管子。如忠孝,孙中山讲究忠孝,他认为这个时代不能忠君,但可以忠于民、忠于事,为了事业的成功,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便是忠。后来孙中山提出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编自陈来《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演进趋势,并说明传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价值观所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4 . 游侠多是“不轨于正义”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立传,肯定其言信行果、轻生尚义、不畏生死;班固在《汉书》中着重突出“游侠”无视国家法纪、暴力任杀,对其大加批判。这一变化反映出(     
A.传统侠义精神不被世人认可B.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出现弱化
C.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阶级差异影响历史人物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39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某高一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如下简表,该表格的主题应为(     
时间简况
两汉儒学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佛、道冲击
隋唐三教并行
两宋理学兴起
元明清程朱理学受官方尊崇

A.中国古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B.汉代以来主流思想的演变
C.魏晋至隋唐思想文化新成就D.儒学思想正逐渐走向衰落
2023-02-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这要求统治者“劝农事,勿夺民时”,采用“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从而达到“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是出于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他拉近了儒家思想与现实的距离。

——摘编自赵瑞军《董仲舒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顾炎武在总结与反思明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他区别了亡国与亡天下后,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他还指出“合天下之生员”“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然求其成文者,数十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并建议“用辟举之法”“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在他看来,“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并提出了“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思想反映了明末以来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摘编自刘帅《顾炎武民本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董仲舒相比,顾炎武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汉代以前多有超然于政治之外的隐逸之士(如老子),而汉代中期及以后,知识分子多以“忧天下”而选择入仕,隐逸成为特少的现象。这-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B.知识分子队伍日益扩大
C.社会主流意识发生变化D.国家教育体系走向完善
9 . 汉初,“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汉初儒士叔孙通主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他建议“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在其制定的汉家-代之制下,朝中“无敢欢哗失礼者”。这一现象表明汉初(     
A.新儒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B.黄老之学主导地位的动摇
C.儒学背离了先秦礼乐教化观D.儒学呈现实用理性的倾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初,《诗》《春秋》等五经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齐鲁两地。到西汉中后期,天下的年轻人都以读(五)经为务,因此私学盛行、学校林立。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统一国家的巩固B.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C.太学教育的衰落D.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