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共有竹简526枚,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载有“殴父,枭首”条文,北宋类书《太平御览》中记载董仲舒援引《春秋》之义断此条文相关案件,父子至亲,因救父而伤父者免于死罪。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书影

《唐律疏议》于永徽四年(653)颁行,开元二十五年(737)被重加刊定,全书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共12篇,是我国著名的封建法典,并对日本、朝鲜、越南的古代法律产生一定影响。《旧唐书·王彦威传》记载: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规定“杀人者死”,上官兴当处死刑。唐文宗以其重孝道,合于礼,最终改用流刑。

——摘编自李中和《试析<唐律疏议>自首制度》等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学家翦伯赞说:“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为了获得禄米,必须通过这条唯一的狭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A.推恩令B.儒家思想C.察举制D.恩荫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太学(即大学),推行教化。董仲舒认为“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设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郡国乡邑也要办各级地方学校,把儒家《五经》列为教学内容。这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了贵族特权B.兼用儒法思想C.确立了儒学正统D.调整了选官标准
4 . 董仲舒认为,德为阳,刑为阴。“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他审理的案件传递着儒家“父子至亲”、“论心定罪”等基本主张。这反映了(       
A.汉代政治改革推行以德治国理念B.儒家正统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完善
C.董仲舒结合法家的思想改造儒学D.汉代以儒家思想对法制进行改造
2022-05-24更新 | 838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学、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一些领域的表现情况,这反映了
领域表现
文字“文以载道”,“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
科学技术不能违背“正德”宗旨……其结果导向落在对人生的启迪和某种人生哲理上。
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最高境界都是一个“和”字。

A.古代科举取士重视人才素养B.儒学在文化形态中的中心地位
C.传统文化理念领先世界各国D.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22-04-19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考模拟训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杨恽是西汉晚期著名的士大夫,他轻财好义,但恃才傲物,后被罢免赋闲。当年发生日食天象,有小吏告发说,此晦象乃杨恽所致。汉宣帝下令查证,结果在杨恽家搜出了《报孙会宗书》(其中有对宣帝的诸多怨言),接报后,汉宣帝震怒,将其腰斩于市。据此可知
A.新儒学理论成为杨恽悲剧的催化剂B.法家思想在西汉晚期再度得以复兴
C.汉代的刺史制度有极高的监察效能D.汉宣帝通过打击政治谣言巩固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董仲舒将“五经”的经义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根据犯罪者的犯罪动机来进行断罪。董仲舒所著《春秋决狱》记载:有个女子的丈夫坐船时不幸淹死海中,无法找到尸体安葬。按照法律,丈夫没有埋葬前,女子不能改嫁,否则处死。但是四个月后,父母命该女子改嫁。如何处置该女子,董仲舒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该女子应死罪B.该女子与父母同罪
C.该女子应免罪D.该女子免死但有罪
2022-03-20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之前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事物及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而到了汉代,一些“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为人淳厚”“视民如子”的官吏也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改革
C.主流价值观的变动D.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1-27更新 | 852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学院等2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依汉律,夫死未葬即改嫁者,罪当“弃市”。时有一女,夫死未葬而遵父母之命改嫁,董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与坐罪”。这成为“春秋决狱”的典例之一。春秋决狱
A.破坏了司法公正B.利于建构统治秩序
C.彰显了民众权益D.造成社会伦理冲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