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西汉中后期,政府在判决案件时兴起所谓“《春秋》决狱”或称“经义决狱”之风,即可以直接引用“五经”经义特别是《春秋》的内容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这一做法(     
A.提高了审判效率B.反映了汉代缺乏明确的法律
C.降低了政府威信D.强化了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022-1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桑弘羊是汉武帝时期重要的经济主政者。他认为“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惧),法设而奸禁。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他还指出,应该“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桑弘羊的见解(     
A.蕴含了儒法相适的理政思想B.意在促进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
C.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融合D.源于天人合一观念的现实影响
3 . 董仲舒认为“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强调“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这表明他(     
A.推崇社会教化B.主张完善选官制度
C.注重言传身教D.强调处事谨小慎微
4 . 董仲舒认为,人和天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如果自然界发生了灾害,这就是对人间的警告,如果不去反省改正,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衰败。由此可知,“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     
A.借助自然强化皇权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宗教迷信盛行一时D.儒学仁政民本思想
2022-07-12更新 | 472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主张盐铁专卖)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反映了(     
A.君主权力受到学者的很大限制B.正统思想与现实经济需要的矛盾
C.商鞅、桑弘羊为统治者所唾弃D.学者注重清谈,皇帝重视民生
6 . 妖言容易引发损害国家统治稳定的叛乱,因而备受统治者重视。秦代存在“行沃(同妖)律”甚至不惜兴起大狱,汉文帝废除诽谤妖盲之法,东汉统治者曾多次针对妖言案颁布赦令。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国家统治坚持以妖言人罪B.全面废除关于妖言的法律
C.统治者反省和慎重的态度D.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以法为本”,强调“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该变革的重大影响在于
A.开启了以儒入法的历史进程B.奠定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理论基础
C.助推了重视教育传统的形成D.迎来了新一轮的思想活跃局面
2022-04-29更新 | 46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一些领域的表现情况,这反映了
领域表现
文字“文以载道”,“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
科学技术不能违背“正德”宗旨……其结果导向落在对人生的启迪和某种人生哲理上。
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最高境界都是一个“和”字。

A.古代科举取士重视人才素养B.儒学在文化形态中的中心地位
C.传统文化理念领先世界各国D.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22-04-19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湖南卷)
9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建立了天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汉代帝王均能因灾异敬惧修省。如宣帝地节三年九月地动,十月宣帝下罪己诏:“乃者九月壬申地动,朕甚惧焉……今复伤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材料表明这一思想
A.完全背离了孔子传统儒学思想B.旨在维护加强君主专制权力
C.是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实践D.具有批判与改善政治的功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代之前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事物及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而到了汉代,一些“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为人淳厚”“视民如子”的官吏也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改革
C.主流价值观的变动D.君主专制的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