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脉路清晰,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文化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积淀在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可以说,儒家思想文化一脉相承。儒家思想文化基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每个关键时刻都不乏儒家思想文化自觉者和自信者。儒家思想文化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独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留下了他们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轨迹,弘扬着刚健自强的思想文化主旋律。

——摘编自刘维民《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B卷)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时代是两汉时期在识人用人方面最值得肯定的历史阶段,“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当时的“儒雅”之士如公孙弘、董仲舒,“笃行”之士如石建、石庆,“质直”之士如汲黯、卜式,“推贤”之士如韩安国、郑当时,“定令”之士如赵禹、张汤,“文章”之士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滑稽”之士如东方朔、枚皋,“应对”之士如严助、朱买臣、主父偃,“历数”之士如唐都、洛下闳,“协律”之士如李延年,“运筹”之士如桑弘羊,“奉使”之士如张骞、苏武,“将率”之士如卫青、霍去病、李广,“受遣”之士如霍光、金日磾等,都在历史上留有盛名……班固也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功业”“制度”之所以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正是由于汉武帝身边集聚了一个在文化资质上同样“后世莫及”的人才群体。

——摘编自《新编中国史·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课外阅读,选择材料中的一个“人才”,并为其撰写小传。
2022-07-0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秦汉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使中国不同地区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总之,中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延续性、独立性与保守性特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没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便不可能产生。

――摘编自刘婷《浅谈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4 . 唐朝韩愈曾言:“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宋朝苏轼也曾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在我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燕赵大地上产生过一大批历史名人。观察下表,任选三位不同时期的人物,分别叙述其历史事件或历史成就,并逐一评价。

不同时期燕赵大地历史名人情况表

先秦赵武灵王、燕昭王
秦汉董仲舒
魏晋南北朝郦道元、祖冲之
隋唐五代魏征、高适
辽、宋、金赵匡胤
元朝郭守敬、关汉卿
明清纪昀
近代李大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仁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学简言之就是“人学”,有“天人关系”的内涵,而主要的还是“如何做人”-人与人关系的思想和学问。儒家认为,从统治者到庶民,全社会各色人各有自己的责分,谨守自己的责分做好“人”,社会便可以和谐,便可以实现“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把个人如何正心修身以做人推之于家族伦理、国家社会,构成了一个封建时世的合理的蓝图。

——摘编自尚斌任鹏李明珠《中国儒学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2-03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7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帝国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而精耕农业、儒家思想与文官组织也成为中国文明的特色。秦汉时代发展了精耕农业,也由此发展了以农舍工业为商品生产基地的全国性市场经济体系。庞大的市场网,依托于一个联系全中国的道路网,其中干道的路线,至今仍是公路,铁道及重要水运航线。秦汉时代中国文化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汉代中国的政权逐渐走向开放,七国之乱后,宗室渐渐失势,汉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由别的途径晋用,不是恩荫即是察举。汉代对四邻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放。四百年的长期安定,汉代各地之间人才、观念与物产都经过不断的流动与周转,各种资源匀散于全国各处,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内容。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秦汉时期的史实,围绕“中华文化共同体”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继秦王朝迅速崩溃后建立的汉朝并非简单的“汉承秦制”,汉朝不仅接受其制度框架和管辖疆域,更重要的是总结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强力政权迅速崩解的历史教训。站在先秦儒家对“礼乐制度”进行仁义伦理反思的立场上,汉初儒者贾谊明确地指出:秦朝的过错是片面地实施了法家工具主义的效力原则,“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以暴虐为天下始”,社会风气因此而衰变。其实,先秦法家工具主义取向的强制性和功效性思想,经过春秋和战国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到秦王朝建立时已经积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此产生了以无限酷刑和重刑实现法律的即时工具效力,“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所以,贾谊的总结一方面是在批判运用于秦朝的法津工具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在宣扬儒家的法律道德主义,“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摘编自单纯《过秦与正韩:论儒家对秦制及法家思想的批判》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秦汉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6958次组卷 | 6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