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35次组卷 | 6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春秋】老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春秋】孔子)

材料二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战国】韩非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西汉]董仲舒)

材料三 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不乐其生也久矣!……(君)自尊(注:尊崇)则无臣,无臣则无民,无民则为独夫。(【清初】唐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主张中对“民”的不同态度。
(2)结合战国至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趋势,分别说明材料二中韩非子、董仲舒的君民关系主张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有关君民关系的主张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
3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国内形势有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当时的汉王朝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于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并以董仲舒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作为专制统治的理论根据,从此儒家学说定于一尊。

——摘编自赵吉惠《中国儒学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春秋战国至唐朝儒学地位的变化。
(3)结合儒学地位的变化,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