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以上变化反映了(  )
A.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
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
C.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
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
2 . 曹魏以《周礼》中的“八辟”为原型确立了“八议”制度;晋代将表现宗法制度的服制纳入律典以处理宗族内部犯罪;陈朝公然允许不同级别的官职抵免相应不同的刑罚;北齐在修定律典时把严重危害政权和礼教的犯罪总结为“重罪十条”。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魏晋南北朝
A.社会统治秩序日益稳定
B.律令是维护专制的工具
C.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定
D.宗法血缘成为审判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罪犯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这表明当时
A.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的现象
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强化
C.司法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
D.儒家经典成为了法律的基本原则
2019-08-23更新 | 265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土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乡官三老之职责。由此可见,当时
A.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
B.社会救济程序完备
C.民间教化倡导多元价值观念
D.察举制度雏形出现
2019-07-17更新 | 437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
B.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C.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
D.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西汉中期,长安兴办太学,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下列选项不属于太学所学内容的是
A.《诗》
B.《春秋》
C.《韩非子》
D.《礼》
7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382次组卷 | 1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2019-01-30更新 | 406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局一高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9 .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2018-11-27更新 | 302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
A.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B.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C.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