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了很多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主张,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宣,”这些主张旨在
A.促使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思想B.糅合儒道法思想捍卫君主统治
C.把道家的道统变成封建的法统D.以外儒内法中和统治集团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谶纬在西汉末年勃兴,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产物,谶纬在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就是受到李通“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图谶的鼓动。在继位前,刘秀编造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上述材料表明(       
A.儒学巩固了东汉王朝的统治B.儒学神学化的特点日益突显
C.新儒学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谶纬神学使儒学发展为儒教
2022-04-03更新 | 517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在汉代则上升为“独尊儒术”的国家统治思想。这一变化说明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
A.大力提倡纲常伦理之说B.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精华
C.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皇权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虽出现用经文解释法律,对此后法律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将这一影响称之为“以礼入法”或者法律的儒家化却并不适当。这主要是因为
A.儒家经典未涉及法的解释B.法治与儒家治国理念相悖
C.汉武帝重视法家法治理论D.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2020-11-27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0-11-04更新 | 113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以后,几乎所有的奏书、诏令皆征引儒学经典,以为根据。在法律条文缺疏的情况下,经义就成为决疑断案的准绳。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影响国家政治生活B.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C.儒学成为官吏选拔标准D.统治者推动儒学法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变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10 .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擢用(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出身贫寒、40多岁开始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公孙弘的经历说明汉武帝时期
A.“推恩令”的颁布B.边疆地区得到巩固
C.“丝绸之路”开通D.儒家学说受到重视
2020-01-21更新 | 305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