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武威出土竹简记载,汉宣帝时期颁布法令“年七十以上,授王杖,比六百石”,“高年授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以孝治天下”的理念B.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体系
C.人口增长使老龄化严重D.强调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2022-03-20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写道:“(汉初)社会风气……对孝廉,则颇加鄙薄。武帝时下诏切责,谓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自后郡国遂按年察举孝廉,成为故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贾谊因通晓《诗》《书》闻名郡国,被征为博士,并在-年内升迁为太中大夫。这一做法
A.反映道德教化日益受到重视B.表明汉初选官制度的变革
C.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D.有助于儒学地位的提升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材料二   (汉武帝)位之初接受童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将士。用好术的国为相。田纷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哪一时期的人物?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影响。
2021-06-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太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天人感应”体系被破坏D.大批读书人被政治斗争所利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与下列文本材料反映的朝代相符合的选项是
·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
A.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B.儒学教育官方化
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西汉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研究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
A.平民子弟开始接受教育B.政府官员都来自于太学
C.儒学地位得到大大提高D.重文轻武思想非常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时,立太学、置博士弟子,令州郡举茂才、孝廉,培养和提拔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但他真正重用和依靠的大臣,却多是熟悉儒术而又深谙刑法的人,并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汉武帝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
A.现实统治需要B.打击豪强地主:
C.确立思想统一D.防止外戚专权
9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
A.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C.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D.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