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初年,赋作家主要分散在地方,如以梁孝王为中心的梁园文学群体、以淮南王为中心的淮南文学群体等。武帝以后,赋作家们则开始涌向京都。这主要是由于
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
C.王国数量日益减少D.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一人ー义,十人则十义,百人百义”,以致“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于是,人们“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天子设立各级统治者,然后命令天下百姓以上之所是为是,以上之所非为非,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治理。这表明
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B.强调共同价值观的培育
C.主张强化君主的权力D.明确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3 .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本质上是以维护专制主义作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经济对稳定的需求高于发展。社会封闭,缺乏竞争的需求与压力,所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强调稳定。稳定是以和谐为前提的,中国文化中有天人和谐,君民和谐之道。与和谐的观念相关,注重均平也是追求稳定的体现。均平即在同一社会层次中不患贫而患不均,历代农民运动大多以均平来唤起民众

----摘编自周桂钿《中国传统哲学》

材料二 皇权本位是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核心,为服务皇权需要,古代中国实行以精英决策为主体的人治模式。人治社会对治人的人即官员有较高的要求,汉武帝求贤若渴,“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据武树臣《法家法律文化通论》等整理

材料三 在传统中国,一直强调的是义务本位观,君仁是君对臣的义务,臣忠是臣对君的义务;父慈是父对子的义务,子孝是子对父的义务;兄良是兄对弟的义务,弟悌是弟对兄的义务;夫义是夫对妻的义务,妇听是妻对夫的义务。

----摘编自李志勇《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


(1)结合所学,按照材料一中对“稳定”的界定,简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明末农民战争中农民阶级的代表提出的相关思想,指出上述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以及符合上述标准的选官制度。
(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故宫太和殿,是皇帝至高、皇宫至尊、皇权至上的建筑象征。结合故宫太和殿的建筑,说明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皇权本位”文化。②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被誉为“北宋五子”,他们发展了儒家的“义务本位观”,请扼要说明,并写出他们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再用实证例举“义务本位观”在平遥古城建筑中的体现。
4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020-05-08更新 | 1082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2018-07-12更新 | 1169次组卷 | 5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