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D.晚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顾炎武、黄宗羲等抨击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汉书》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完整的儒学教育体系已经建立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5-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书》载,夏侯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意为高官显爵)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这反映了( )
A.治世不一B.耕读结合
C.半部《论语》治天下D.儒学独尊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知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自汉武帝确立儒学在社会思想中的独尊地位以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经过千百年的强化和浸透,儒家思想不仅为统治者、知识界和思想文化界普遍接受,且深入到下层百姓思想中。

——李经纬、鄢良、朱建平《中国古代文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孔子创立儒学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原因。
2021-12-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为中国某一古都的平面复原示意图,仔细阅读并判断,该图示意的是
A.西周镐京B.秦咸阳C.东汉洛阳D.明清北京
2021-11-1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得信息是
A.中央至地方的教育系统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教育已完全官方化和制度化D.察举制度已初显雏形
2021-11-06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2021-06-15更新 | 4991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6月)
8 .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在汉代,政府首次作为对外交往与开放的主体在官方层面上积极地开展了与域外的广泛联系。由于两汉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使得中华社会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历程,开启了此后古代中国近2000年之久的开放局面。这不仅使中华各民族深受其益,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引自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概述汉代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根据"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的提示,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汉代促成"开展与域外广泛联系"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②"北曲南唱"、兼收并蓄是昆曲形成的重要途径,以明代中期艺术家对北曲的改造为例论证此观点。指出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一类别?
9 . 历代文化名人为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末年,百家争鸣的局面就已经夕阳西下。荀子的出现是一个标志。不仅荀子本人的学说横扫百家而又兼赅百家,反映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学术发展趋势;荀子提出的“以圣王之制为法”、“学至于圣而止矣”的思想,也应该说直接地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前驱先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发展文化学术的作用是两重性的。儒是一种学说,一种思想。从这方面说,汉武帝尊儒是以儒家的思想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有钳制学术思想的作用。

——摘编自金春峰《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魏良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在张野塘等人的大力协助下,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革,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一方面吸收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色;另一方面采纳北曲的特点,从而造成了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到了隆庆末年,昆腔从清唱形式走上更为广阔的戏剧舞台。

——于海广《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反传统的焦点是孔教。陈独秀认为:“文明进化之社会,其学说之兴废,恒时时视其社会之生活状态为变迁”,“‘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李大钊断言:“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红旗谱》通过朱老忠这个农民英雄从自发反抗走上自觉革命道路的历程,生动地展示了大革命前后阶级斗争与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红日》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表讲述了解放战争中莱芜、孟良崮这两个战役。《红岩》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敌我斗争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一系列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三红”均成书于19571961年间。

——摘编自龚书铎《“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张冉冉《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


(1)根据材料一,从荀子学说的角度,指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夕阳西下”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尊儒”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魏良辅在造就“水磨调”过程中对北曲优点的吸纳之处,指出隆庆末年对昆曲“从清唱形式走上更为广阔的戏剧舞台”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先进知识分子“反传统”的直接原因,并概述其理由,说明当时“反传统”存在的问题。②概括“三红”的特点,并分析“三红”成书的时代背景。
2021-05-2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以来的另外一大特征是氏族制度,所谓“氏族”,就是过去以血缘为单位凝结成的组织。随着与氏族制度相匹配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逐渐瓦解,郡县制度全面铺开,贵族被消灭,官僚制度得以发展。从国家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由过去贵族世世代代担任官职,获得封地,转为推荐和选拔有德、有才能的人,任用为国家的官僚。这是人才选拔角度的转变。

材料二   从汉代开始,这五部经典就被设为国家考试科目,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之后就是独尊儒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读这些书,阐释这些书,一直到近代。所以这些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想象。它们打造了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共性,所以礼乐文明造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结果。

——以上材料均摘引自姜鹏李静《五万年中国简史》


(1)结合所学,从制度层面指出材料一中“人才选拔角度的转变”,并阐述“郡县制度全面铺开”的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五部经典”的名称,试评价汉代“独尊儒术”的措施。
2021-05-17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