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学者认为,西汉中期,循吏群体在发展壮大。循吏在地方行政中以德治为本,坚持“教化而后诛罚”的原则,对无孝义者“以礼让化之”,让其“感悟自革”。循吏的行政实践(     
A.促成儒学取得正统地位B.体现了儒表法里的特征
C.适应国家治理方式调整D.推动了宗族势力的发展
2023-03-14更新 | 50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下面是对话的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
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者……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愿罢盐、铁、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汉代盐铁政策辩论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画像石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品,而且是珍贵的实物史料,包含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下面是画像石《讲经图》,“讲经图”出现的相关历史背景应是
A.儒家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B.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开始出现
C.“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
2022-04-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A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B.行政管理日益趋向完善
C.主流政治思想的新发展D.政权合法性重塑的需要
2022-03-31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材料一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缤、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西周礼制还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男女未成年不得成婚。《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完成六礼后,婚姻关系才算成立。

材料二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材料三   唐代,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开化,社会理念开放,以及受到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唐代的礼俗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变化。例如:离婚比较自由;妇女地位较高。在婚姻成立上,《唐律疏议·户婚》记载“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说明“媒约”的介绍是唐代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唐律首次提出了同姓不婚、亲属不婚、良贱禁婚以及宗教民族等一系列结婚的禁止性条件。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婚姻制度和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结合所学分析汉代婚姻制度注重“引礼入法”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概括唐朝时期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实施的某些政治举措,推动了汉代由“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巨大转变。这些举措
A.废除了郡国并行下的封国体制B.推动汉代儒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C.促进了汉代思想多元化的发展D.有利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共影响。两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成为“风流“涵义的重要构成。

——摘编自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19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如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
C.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D.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一人ー义,十人则十义,百人百义”,以致“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于是,人们“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天子设立各级统治者,然后命令天下百姓以上之所是为是,以上之所非为非,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治理。这表明
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B.强调共同价值观的培育
C.主张强化君主的权力D.明确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人形成了一个顽固的看法: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是封建社会或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两千多年来,历代封建王朝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专制统治,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其实,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一种批判精神,可以说就是反专制主义的传统。他们以对民的态度来区分圣君和暴君,反对君主个人独裁暴政,主张以道对君权于以一定的限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道为本,道比权位更为重要。

——摘编 自韩星《儒学是专制主义的帮凶吗?》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