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19-12-01更新 | 259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措施不包括
A.举贤良对策
B.兴办太学
C.设五经博士
D.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2018-01-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武帝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促进学术繁荣
C.提高儒学地位
D.推行儒学教育
2018-01-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

——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摘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的“回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软实力”的认识。

2017-12-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2017-12-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6 . 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
①“君为臣纲”
②“父为子纲”
③“夫为妻纲”
④孝为“天经”“地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7-1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关于汉武帝时“策问”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被策问者都是既贤良又有才能的知识分子
B.被策问的问题一般由皇帝亲自拟定
C.被策问者要即时口头回答策问
D.策问的场所都是在朝廷
2017-12-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①颁布推恩令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