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2 .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2020-09-05更新 | 511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

材料三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 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材料四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18-10-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西汉不同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引起图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流动加快B.丞相权力削弱C.儒学地位提升D.外戚干权严重
2022-03-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4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先秦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断,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B.汉代借助伦理秩序巩固统治
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D.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度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学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私人讲学活动。教师到处游学,学生也跟着到处受教。如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一个私学大师就是一个私学学派。各派彼此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如孔门私学的教学内容与墨家私学的教学内容就有很大不同,招收的学生身份也不同。因此,先秦时期的私学,主要体现在学派私学上,无派不成学,无学没有派。

——摘编自吴变《中国古代私学类型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东汉,民间的私学相当兴盛。“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讲读之所)暂建,赢粮动有千百”。经师的门徒,少的数百人,多的确实有成千上万。东汉中后期,他们与太学生一道投身于交游聚会,讨论文化或政治,成为强大的政治势力。经师所授是高等的经学教育,同时还有称为“书馆”的蒙学,其中有“书师”教授儿童初步的书写阅读技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私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私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在当时产生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状况不同,东汉初年创业集团大都出自“士族大姓”。以光武帝君臣而论,基本都是南阳、河北地区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B.东汉政治重心向东转移
C.儒学独尊后的社会变化
D.贵族等级制的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
B.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C.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
D.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
10 .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2019-07-18更新 | 1864次组卷 | 39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