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儒学独尊地位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   ②确立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③实行盐铁官营   ④设立五经博士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共有竹简526枚,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载有“殴父,枭首”条文,北宋类书《太平御览》中记载董仲舒援引《春秋》之义断此条文相关案件,父子至亲,因救父而伤父者免于死罪。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书影

《唐律疏议》于永徽四年(653)颁行,开元二十五年(737)被重加刊定,全书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共12篇,是我国著名的封建法典,并对日本、朝鲜、越南的古代法律产生一定影响。《旧唐书·王彦威传》记载: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规定“杀人者死”,上官兴当处死刑。唐文宗以其重孝道,合于礼,最终改用流刑。

——摘编自李中和《试析<唐律疏议>自首制度》等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用什么手段有效地治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不断思考的问题。《汉书˙元帝纪》中曾经记载:“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下列观点中,其治国手段或理念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
A.教训正俗,非礼不备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礼法立教,出礼入刑
4 . 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3)指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事例。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
2022-07-12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得信息是
A.中央至地方的教育系统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教育已完全官方化和制度化D.察举制度已初显雏形
2021-11-06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史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汉平帝年号),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这一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代
A.儒学地位的不断上升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情形彻底改变
C.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D.民间积极向学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
2021-06-2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关于太学设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B.代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C.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社会风气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情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确立选官制度
C.扩大儒学影响
D.培养政治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确切信息是
①汉武帝时儒学地位提升                                    ②培养政治人才的官办学校开始建立
③通过考试办法选拔人才                                    ④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儒学独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 冯天瑜等所著《中国文化史》:“其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这里的“群儒之首”最有可能是指
A.孟子B.董仲舒C.范缜D.班固
2021-01-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