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汉武帝时、五经各一家、各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至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学影响不断扩大B.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C.儒家教育全面普及D.五经成为科举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6次组卷 | 4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福清市2017-2018学年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灾异说认为灾害因政治失误而发生,亦因政治革新除弊而消除。“灾异”一词在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中出现了6次,而在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中出现了91次。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天文历算发展迅速B.政治乱象丛生
C.治国方略不断调整D.儒学地位提升
2021-01-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时设有“诸子传记博士”“杂学博士”等多达70多名,而到汉武帝时废除了其他博士,只设了“五经博士”,以“专经”博士来研究古籍经典。这一变化折射出
A.秦汉治国宗旨发生转变B.先秦儒学传统得以延续
C.诸子之说丧失社会基础D.儒家学说获得独尊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以上变化反映了(  )
A.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
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
C.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
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
A.汉朝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B.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C.“重文轻武”成为传统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武帝时,丞相十二人,以明经出身只有一人。汉昭帝至汉哀帝时期,十九任丞相中以明经出身者十位,另外几位也有从经师受儒学的经历。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官员素养提高B.丞相权势扩大
C.儒学地位上升D.察举制被废除
2020-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2019-07-18更新 | 1864次组卷 | 3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四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409次组卷 | 14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汉初年,“吏多军功”,汉武帝为“养天下之士”,在长安设立太学,又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到东汉初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学教育制度完备
B.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儒学恢复正统地位
D.贵族政治日益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