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伸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材料二:隋唐儒学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佛道二教的相互冲突、纷争过程中被统治者自觉加以复兴的。佛道与儒学的撞击也使儒学发生着某种新的变化,即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隋末,大儒王通讲学于“河洛之间”,对于弘扬儒学不遗余力,但他并没有否定佛道二教的作用,并首次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唐代大儒韩愈积极反佛,但其道统说与佛教的祖统说相类似。另一大儒柳宗元公开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与此同时,儒学与道教也发生着同样的关系,只是儒学与道教之间的冲突要少得多。

——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地位变化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西汉某段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选官律令儒家化的趋势B.儒学影响力在不断加强
C.儒学已成社会主流意识D.察举制已经取代世官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汉朝(   
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

时间

法家

儒家

道家

其它及不可考者

高祖——武帝初年

45.9%

5%

13.5%

约35.6%

武帝初年——宣帝末年

25.5%

45.1%

很少

约29.4%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B.儒家容纳了道家
C.察举制提高了官员素质D.治国思想的变化
2022-07-1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孔子修《春秋》,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而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则为少数民族立传,写道他们都是炎黄子孙和中原民族有着血脉相依的关系。这种变化()
A.是礼崩乐坏的深刻体现B.反映了主流思想的变化
C.有利于当时的民族团结D.受到大一统趋势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先民在天人关系上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材料二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材料三   董仲舒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真正综合,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为西汉封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政治举措上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于首奎《两汉哲学新探》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商到西汉时期中国先民在天人关系上的认知变化,并简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影响。
2020-02-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哗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先秦到秦汉人殉与俑殉盛衰情况曲线


——摘编自王元朝《先秦秦汉从人殉到俑殉习俗演变与比较研究》


上述曲线是学者对先秦、秦汉时期历史现象发展轨迹的分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简要阐释。(趋势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阶段进行分析概括,阐释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概况
隋朝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唐高宗时期(653年)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702年)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   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9 . 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荀子认为“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董仲舒则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却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这些主张
A.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B.顺应专制皇权的发展趋势
C.反映出儒学发展因时而变D.有利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2022-03-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普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这说明
A.绘画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B.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
C.壁画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
2021-02-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