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这“不断裂”是指作为同一个国家而言,其国民的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不是中国的区域文化,也不同于特定时代、王朝及其他政体的文化,更不属于具体哪个族属文化。中华历史文化是多元的“一体”文化,这一文化的本质是国家文化。国家通过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国家统一与国家历史文化延续。从“五帝时代”到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王朝、不同政治实体、不同族属的国家统治者、管理者,坚守着相同的国家文化理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这种基于国家认同的国家文化就是中华历史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不因国家之内的人群、族群与时间不同而改变,故中华历史文化才能形成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不断裂文明”。

——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五千年不断裂文明”话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自汉武帝以来,在“通经致仕”制度下,大批儒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实现与皇权的紧密结合,并日益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现象
A.反映出人伦对朝政的影响扩大B.表明官员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C.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说明儒士已经掌控了朝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如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
C.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D.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臣尝谓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恤民之实在省赋。……窃观天下之势,至庸之材,虽名为大臣,其实不过供给唯诺,奉行文书,以求不失其窠坐资级而已……立纪纲,厉风俗。

——《朱子语类》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于君。……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治天下犹如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之人也……有治法而后治人,法正则民悫。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共通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实践效果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黄宗羲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儒家民本思想的共同特点。
2019-10-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年全国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I)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这一现象的思想文化因素是
A.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B.古代正统思想的影响
C.“学而优则仕”风气的形成
D.道学家重视道德操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