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汉代,《尚书》中的“禹贡”篇被用作治理黄河的参考文献,“洪范”篇被用来预测世事变迁,《春秋》一书被用来作为审判罪犯的标准,而《诗经》则被用来作为谏书。这表明汉代儒学(     
A.注重通经致用B.强调内圣外王C.调和法道思想D.宣扬天人感应
2 . 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已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法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需要
C.选官方式日趋完善D.地方官员主要出身于太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作,成书于汉初。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由此可见,当时汉代
A.统治者赞同实行分封制B.儒学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迫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D.孔子地位已被统治者神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武帝时期,起自州郡吏民有不少是出身低贱的贫士,只要他们具备将相之才,即可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是否为儒生。其在位53年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而只有2位儒生,余为外戚、功臣、商人、诸子学者等。这反映了
A.汉代选官标准发生重大变化B.儒法墨等思想同时并行发展
C.权力中枢决策机制日趋规范化D.汉武帝具有博采众长的人才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中所记载的职业等级是士(知识分子)、商、农、工,《史记》里则是农、工、商、陶,《前汉书》定下的职业等级则是士(儒士)、农、工、商。这一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B.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
C.史家学术思想的差异D.儒家学说地位的提升
8 . 《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9 . 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19-11-23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