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因连续有两座皇家祖庙发生意外火灾,儒生董仲舒上书朝廷,要求在宗室贵族和皇帝近臣中找出几个为非作歹的杀头示众,以安天下民心。这说明
A.新儒学神化并约束君权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
C.君权受到宗法关系制约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2022-02-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东汉班固苦心经营西域30年,但他功成后却只求归葬故土,不带走一兵一卒;东汉末年,参与平定黄巾军的名将皇甫嵩完全可以拥兵自重,却仍“夙夜在公,心不忘忠”,回到长安,放下兵权。这些史实体现了
A.君主权势的威慑B.地方豪强的制衡C.中央集权的制约D.儒家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设立太学时,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后来太学中的科目及人数逐渐增多,汉元帝时,博士弟子人数突破了千人;公元1世纪初,甚至达到了上万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之学的复兴B.西汉人口的大幅增加
C.城市规划的发展D.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汉代这一举措
A.有利于培养封建官僚B.有利于学术自由发展
C.导致精英教育世俗化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2020-09-18更新 | 8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铜仁一中高二下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6 . 与儒学化的大--统的汉朝相比,同期罗马行省自治权大,民族形态多样,然而其不断成熟的罗马法却通行于全国,推动罗马帝国的形成。这种对比说明
A.两国的治理方式存在差异B.罗马法是帝国形成的关键
C.罗马的统一程度低于汉朝D.国家治理方式有优劣之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道”向上追寻,建构了兼具道德属性、自然属性的“天”,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这说明
A.儒家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儒、道思想发展呈现出逐渐合流的趋势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8 . 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南北方
A.分裂对立势难消除
B.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D.对社会安定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2017-10-13更新 | 423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盘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10 .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明清时期B.汉朝和隋唐时期C.隋唐和明清时期D.隋唐和晚清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