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自汉武帝时代以后,士人数量剧增。一方面,博士弟子的人数从汉武帝时的五十人增至西汉末的三千人,再增至东汉时代的三万人,郡国也开始设立学校;另一方面,私人教授也愈来愈普遍,“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A.儒学思想影响渐广B.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C.教育体系已趋完备D.士族势力日益强大
2 .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时,孔安国把《论语》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注为“道谓礼乐也,乐以和人,人和则易使”。东汉时,马融把《论语》中“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为“道,谓为之政教”。由此可见,他们
A.希望恢复周朝礼乐制度B.把民本思想转化为了政治实践
C.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融汇了先秦诸子百家政治理念
2022-05-18更新 | 407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己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法家思想遭到抛弃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22-03-02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汉代《乐记》一书汇聚了先秦诸子言乐的思想,书中写道:“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反映出,先秦时期“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迎合贵族娱乐需求
C.教化民众和谐社会D.传播诸子不同思想
2022-01-2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公卿大夫靡不“穷经”,魏正始以后却是“公卿士庶,罕通经业”。阮籍、鲍敬言甚至言称无君无臣,天下太平。南朝官员王琨还曾因遵循“男女无亲授”的规则而遭众人“嗤笑”。这些变化反映了
A.儒学面临着信仰危机B.儒学满足了统治的需要
C.思想文化趋于保守化D.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2022-01-12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武帝时期,设置五经博士,重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B.社会政治局面长期稳定
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D.选官用人制度趋于成熟
2022-01-09更新 | 29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后汉书·舆服志》:“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彰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由此可知,汉代
A.官场腐败现象得到遏止B.社会生活体现传统观念
C.世家大族势力严重削弱D.皇权受到礼制思想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得信息是
A.中央至地方的教育系统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教育已完全官方化和制度化D.察举制度已初显雏形
2021-11-06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两汉时期,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厚葬之风终汉一代都极为炽热,“生不极养,死乃重丧”成为风俗的流弊,如“京师贵戚…或至金缕玉匣,多埋珍宝”。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A.儒家思想影响增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僭越礼制现象严重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