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C.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D.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锦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这一变化说明了
A.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B.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求
C.选拔官吏更加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D.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时期的“礼”还含情脉脉,而秦汉以后的礼则大量吸收法家精神,成为表达独尊官府的专制统治意志,亦即变异蜕化成了所谓的“礼教”“名教”。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礼法合一、伦理之上B.以礼制刑、法理融合
C.儒学变异、淡化教化D.礼法结合、服务政治
4 . 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质都
A.体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为传宗继统披上神秘色彩
C.强调政治统治的合法性D.根植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宗室、外威、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钱穆所说的“渐变为士人政府”
A.促使武将退出封建政府B.导致外威专权现象日渐严重
C.得益于主流思想的转变D.形成士人决定国家政治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宣帝注重礼法并用,德刑兼备治国理念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宣帝背离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宣帝时期政治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儒家经典著作《孝经》(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之一)前六章的内容是: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这说明《孝经》
A.将孝道与忠君联系起来B.有利于维护社会伦理和秩序
C.重塑了周礼的等级序列D.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
班固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俭恭以济斯民。
司马贞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司马光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B.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
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5次组卷 | 44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
2.7%15.7%32.3%30.3%
A.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