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C.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D.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240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西北部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桑弘羊是汉武帝时期重要的经济主政者。他认为“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惧),法设而奸禁。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他还指出,应该“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桑弘羊的见解(     
A.蕴含了儒法相适的理政思想B.意在促进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
C.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融合D.源于天人合一观念的现实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汉代司法中,儒家经典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被称之为“春秋决狱”。这种做法促使(     
A.百家争鸣延续B.儒家思想法律化C.严刑峻法虐民D.社会阶层的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司马迁自叙其所著《史记》宗旨时有“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言。东汉学者班彪则认为《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班彪对《史记》的认识反映了东汉时期(     
A.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D.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公辅成王”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山东嘉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呈现周公为成王行冠礼继王位,大臣们跪伏于地或俯身恭立,以彰显成王尊严(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汉代(     
A.崇尚周代礼乐制度B.山东仍实行分封制度
C.君臣伦理观念强化D.专制君主的权威下降
7 .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材料中“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     
A.推行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焚书坑儒;推崇黄老之学
C.推行郡县制,推崇黄老之学D.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太学(即大学),推行教化。董仲舒认为“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设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郡国乡邑也要办各级地方学校,把儒家《五经》列为教学内容。这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了贵族特权B.兼用儒法思想C.确立了儒学正统D.调整了选官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设计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范型,即:“天生圣王、德侔天地”的明君理想;“治国之道,本在得贤”的贤臣政治;“亲亲为大、孝弟(悌)为本”的人伦规范;“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的礼乐教化。这表明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学说
B.班固试图在社会治理中渗透儒家伦理
C.确立专制主义制度是当时历史的选择
D.《白虎通义》是试策取士的主要内容
2022-05-24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时,孔安国把《论语》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注为“道谓礼乐也,乐以和人,人和则易使”。东汉时,马融把《论语》中“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为“道,谓为之政教”。由此可见,他们
A.希望恢复周朝礼乐制度B.把民本思想转化为了政治实践
C.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融汇了先秦诸子百家政治理念
2022-05-18更新 | 407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