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葛剑雄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影响统一的因素解读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相类似,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统一。地理环境差异大,交通不便影响国家统一。
人口迁徙大量人口的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
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越大。
文化与制度文化和制度的一致有利于产生比较一致的国民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时因地制宜的制度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个人与阶级、阶层在推动国家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试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认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个或多个因素进行论证;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因素,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上的部分历史现象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2-3个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关联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讲义目录(部分)

第三回 家国秩序——国家、社会与儒家

引子:从“家”到“国”,从“礼”到“法’’

一、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从家庭、宗族到国家

二、国家国家:国在家之上

三、国家与秩序的需要

四、儒家的礼:礼貌、礼节与礼制

五、仪式:靠象征建立秩序、合法性

六、什么是“儒”?“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七、穿衣戴帽,不仅仅是穿衣戴帽

八、从礼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国家秩序

九、名分:“必也正名”

十、“敬”与“仁”:和睦、等级与尊卑

十一、儒学的确立与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中国大通史》概括整理


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各选取一个,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个现象,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0-12-11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族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其中字派要求每一代男性名字中第二个字必须是按字派规定顺序的某个字。以便于分清血缘层次长幼尊卑。字派选字非常严肃,它承载着长辈对家族及晚辈的希望。下面是湖南某地刘姓分祖刘寿年在明朝中期某年举行隆重开宗仪式确立的支系字派:

庚麟镇大统,德至宗有章。玉天养兴再,定懋启贤良。

纯材辉楚国,世业振清湘。孝友承先泽,声名耀远光。

逢时安富贵,达道重甲邦。志学心怀广,铭功美善彰。

崇儒知本立,敬教永书香。


试结合历史常识,对刘姓远祖选某个字的意图作简要评析。(要求:评析逻辑清晰,通顺成文,书写工整。)
2020-12-1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女性阅读
先秦贵族女子参与收集整理甲骨文
《列女传》;班昭著《女诚》教导“三从四德、三五常”;社会典论排斥女性读
《女则》《女论语》《女孝经》,《全唐诗》录入诗人1895人,妇女作者多达124人
女性阅读佛道经典现象多,出现著名词人李清照
《西厢记》风靡
明清女性创作数量空前,江南地区阅读数量增加,《再生缘》《笔生花》受欢迎

——摘编自周英《中国古代女子阅读述略》


当我们单独从女性阅读的角度去追寻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就阅读大环境而言,在古代中国,女性阅读一直在有社会的反对声中发展,而男性阅读任何时代都是被鼓励和支持的。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1-0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上
(圣人)

(仁人)
中下
(智人)
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夏桀商纣
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10-17更新 | 5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变式题训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们不断为它添砖加瓦,拾柴加火,同时也是因为它作为民族文化,蕴含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所具有也是人们所能够接受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修身立命之说,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有关“仁义礼智信”等说法,都是做人之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财富。但也必须看到,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维护和强化封建统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场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文化的保守思想,抑制了中国人民创新思维的本来灵性。

——摘编自卢希悦《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一一据阿诺德·汤恩比《历史研究》


运用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相关史实,对上述认识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直接对该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后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历史现象

——据《中国大通史》概括整理


(1)将上述历史名词,分类归纳为三种历史现象。
(2)请在社会人群与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关联史事加以论述。
2020-08-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