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画中的孝子系列图频繁出现于不同载体与场所,而图中的人物和故事多不见于汉代史传;少数见于两汉史籍者,图像与文献往往并不吻合。它们很可能由民间口耳相传、增枝添叶而成。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纲常受社会推崇B.“孝”成为选官标准
C.官吏对儒学关注欠缺D.儒学正统地位引质疑
2021-09-03更新 | 1307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后汉书》记载,东汉王朝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28-75年)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讨论儒家经典内容,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一做法
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发展B.体现了他对太学教育的不满
C.带动了汉代民间的向学风气D.把儒家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与下列文本材料反映的朝代相符合的选项是
·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
A.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B.儒学教育官方化
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的称呼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不同学派开始互相借鉴B.当时儒家思想突出思辨性
C.西汉时其被奉为儒家经典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作出调整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材料二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法还有何局限性。
2020-11-01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擢用(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出身贫寒、40多岁开始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公孙弘的经历说明汉武帝时期
A.“推恩令”的颁布B.边疆地区得到巩固
C.“丝绸之路”开通D.儒家学说受到重视
2020-01-21更新 | 3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选科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7 . 两汉时期,政府虽多次严禁百姓私自为血亲复仇,但这一行为却屡禁不止。官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也往往对血亲复仇者宽大处理,甚至予以褒扬。这说明两汉时期
A.官员没有法律意识B.社会矛盾尖锐
C.儒家伦理观念强化D.中央集权削弱
2019-10-25更新 | 26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文帝设立《孝经》博士,魏晋皇帝多标榜“以孝治天下”,唐代《孝经》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典。这反映出
A.道德教化日益受到重视
B.儒学教育走向神秘化
C.民间信仰与朝廷的互动
D.孝道推动了儒学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2019-05-13更新 | 868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424次组卷 | 145卷引用: 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