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材料   “民胞物与”思想出自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乾称篇》。《乾称篇》开篇说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乾称父,坤称母”,人之“性”在天地万物中具有能动的引领作用,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团结同胞,爱护万物。张载从天地万物一体的角度阐发“民胞物与”的仁爱思想,“仁”的基本语境从人性的“恻隐之心”拓展至“性”与“天道”和合,“性即天道也”,“大其心”容载万物,视百姓为我的兄弟姐妹,万物为我的朋友伙伴。“民胞物与”为不同文明之间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关系、营建地球美好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

——摘编自任俊华、胡丹丹《儒学“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胞物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胞物与”思想的现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