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虎溪三笑”原为晋代佛门传说,传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故事本为虚构,却在唐宋时期受到推崇,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这说明唐宋时期
A.文学创作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B.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佛三家出现融合趋势D.以形写神的绘画风格开始形成
2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地位上升B.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C.儒佛道出现融合的趋势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021-06-13更新 | 20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朝初年,唐高祖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同时尊奉老子为道祖,以道教为国教。然而在治国理政时,他却说“自古为政,莫不以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博深。”据此可知,唐初
A.佛道主导了政策的制定B.儒学政治生命力仍强大
C.儒释道合流趋势的加强D.三教并行政策受到冲击
4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晋高僧慧远讲经时,讲诵儒家《丧服经》宣扬尊敬先祖,他还引老庄理论解说佛经《高僧传》来诠释法性。这说明,慧远的佛法理论(  )
A.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深受中国本土文化浸润
C.实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逐渐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该材料意在强调(  )
A.儒学地位面临挑战B.佛道思想占统治地位
C.社会传统观念改变D.儒释道呈现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文学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
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
C.儒释道三家同质化
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D.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2018-11-04更新 | 304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柳州市融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2016-11-27更新 | 747次组卷 | 44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
A.改变了基本教义B.出现了人文关怀
C.促进了民族交融D.迎合了本土文化
2021-02-05更新 | 951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