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汉末的牟子(佛学家)在《理惑论》中以儒家、道家思想阐发佛理;东晋孙绰认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内外名之耳”。这反映了
A.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政局动荡导致民众信仰多样
C.儒释道三教呈现合流趋势D.佛道更能适应当时社会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有关唐朝文化政策的部分史料记述
记述出处
唐武德年间,颁布《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全唐文》
唐贞观十一年,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唐太宗诏集》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颁布《释教在道法之上制》:“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全唐文》
唐开元年间,颁布《禁创造寺观诏》:“天下寺观,屋宇先成。自今已后,更不得创造。”“道释二门皆为圣教,义归弘济,理在尊崇。”《全唐文》
A.武则天时佛教成为主流文化B.佛道正统地位之争最为激烈
C.唐始终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儒学发展示意图,以下符合b~c段说法的是
A.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强化B.儒学难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
C.理学从此成为官方哲学D.外儒内法不适应君主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玄学家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主张“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最终认为只要顺应人的无知、无欲、无情感的潜意识便能实现仁义道德。据此可知,嵇康思想的本质是
A.反儒崇道B.外道内儒C.逍遥避世D.三教合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晋庐山贾姓士人“博通六经,尤善《庄子》《老子》”,后成为虔诚的佛教高僧慧远。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是
A.士族制度逐渐衰落B.社会舆论环境较为严酷
C.三教融合趋势加强D.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2020-10-19更新 | 368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2020-07-12更新 | 8038次组卷 | 11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靠近人生哲学,得心应手地把儒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这反映了
A.传统儒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B.儒学复兴促进程朱理学的发展
C.人生哲学成为时代的精神动力D.士人阶层实现思想的综合创新
2020-06-27更新 | 623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9-01-30更新 | 3100次组卷 | 122卷引用: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中检测历史试题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A.思想一统
B.三教并存
C.佛道主导
D.儒学式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2018-08-25更新 | 770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