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南朝梁武帝崇奉道教,重用炼丹师阿弘景等人;同时,他又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教寺庙;他还撰写了《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儒学著作二百余卷。这说明梁武帝时期
A.佛道儒三教并列为统治思想B.社会主流思想受到挑战
C.开始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统治政策随国情变化而调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3 .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佛、道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异质化
C.帝王力图利用三教巩固统治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4 . 魏晋之际,儒学受到佛道思想冲击,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主张;北宋时期,儒学家在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学、心学相继出现。材料表明儒学
A.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B.对各派学说均能兼容
C.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D.具有自我调节的本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大夫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的产生反映出这一时期
A.儒家经典丧失其影响力B.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趋势
C.道家学说取得主流地位D.三教并立局面已被打破
2020-01-10更新 | 394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魏晋时期,中央与地方官学的学术地位大大降低;非官方的私学、家学却因学术功底深厚,传承有续,成为世家子弟修习的主要途径。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社会失序B.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C.下层士人迅速崛起D.官府轻视对民众的教化
7 .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2019-12-01更新 | 63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年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宋明理学
8 .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B.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黑暗C.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
2019-11-19更新 | 33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历史试题
9 . 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
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019-11-13更新 | 71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2019-09-29更新 | 44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