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积极适应中国环境
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2 . 理学家在继承先秦儒家“义以生利”重义轻利思想的基础上,对义利观作了一些微调。如南宋浙东学派提出了“义利并立”“以利合义”“义利双行”;其代表人物叶适认为,功利是义理的外化,义成为养利的手段。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完善促使读书人追求功名
B.士族衰落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儒学的演进
3 . 在唐代长安,茶已经成为僧人自己和待客的主要饮品。 茶性苦,而佛教认为“苦”乃人生“四谛”之首,佛家从茶的 苦后回甘联想到其可以帮助修习佛法之人悟透人性,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高度。 这表明唐代(   )
A.民众生活深受佛教文化影响B.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C.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D.品茶成为道德教化主要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2020-01-14更新 | 510次组卷 | 45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