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儒家学说往往重视纲常伦理,等级秩序。据此推断儒家学说的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西汉B.东汉C.唐朝D.五代十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朝中期,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学者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3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士人在回归儒家经典时弃汉唐主流而“自寻义理”,形成“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局面。苏轼公然说“武王非圣人”,王安石推崇孟子而非难荀子,司马光则反之。这表明宋代士人
A.融合佛道思想于儒学B.具有独立和创新精神
C.囿于政治派别之私见D.致力于探求万物本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朝中期,韩愈等知识分子积极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
A.魏晋玄学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
C.世俗观念的挑战D.无神论思想的挑战
2021-08-31更新 | 636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
B.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
C.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D.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国力不强,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对于此,历史学家们有着精到的认识。陈寅恪先生对于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样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势”柳诒微先生也曾指出:“有宋一代,武功不竟,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由多种历史条件综合作用而成,而这些原因又体现了当时文化政策开明特色。

——摘编自腾云玲《从宋代文化繁荣看其开明的文化政策》


围绕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2018-08-25更新 | 770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2018-05-04更新 | 823次组卷 | 3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