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积极适应中国环境
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2 . 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耕读风尚开始形成
2023-01-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特别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贴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从此,儒学开始哲学化。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程朱理学在明初作为代表统治者意志的官方哲学地位正式得到确立。在其僵硬冰冷的教条束缚钳制下,人性遭到践踏和扭曲。随着明王朝统治腐败而松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萌动,程朱理学逐渐失去了控制力。晚明时期,出现了一种“率性而为”的风气,出现了一大批任性自适、狂放不羁的文人学士。著名文学家汤显祖言:“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冯梦龙甚至主张以情教代替礼教,在这股“尊情”思潮的影响之下,晚明的诗文、小说的创作中无不以情感为纲。明代文人则注重的是市民色彩之“情欲”。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张岱(1597 ~1689年)也认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里的“癖”,就是鲜明突异的个性。

——摘编自王国健《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小说人物性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中期儒学领域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形成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023-01-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来,韩愈等人打着“复古”的旗帜,掀起了恢复孔孟思想正统地位的古文运动。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即强调“格物致知”。面对从相对统一到偏安一隅的现实,许多有识之士努力通过对儒学经典研究,从而作出符合现实的新解释。因此,以“理”为宇宙万物本质的本体论哲学观逐渐形成,这既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又孕育了一种与之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两宋理学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人性,使得传统儒学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等精神,真正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材料二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王夫之提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

——摘编自李汉兴《简折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理学反思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受到冲击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佛教渐趋本土化D.思想呈现多元特征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7 . 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       
A.复兴儒学B.推动佛教本土化C.宣扬民本D.阐明天理的内涵
2022-06-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有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
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获得新发展
9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B.魏晋文化独树一帜
C.儒佛道出现合流趋势D.山水人物画是魏晋绘画主流
2022-03-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学与宋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大学术形态。汉代儒学的兴起有赖于帝王主宰的庙堂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的资源是《五经》,而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是由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

——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

材料二   宋代儒学把对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为一种精神”,并“很快地便在宋代新儒家之间得到巨大的回响,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浮现于宋代儒家社群之中”。应当说,与以往各朝代相比,宋代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仕以行道、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风貌,为后世树立了道德人格典范。宋代儒学不仅对中华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宋儒对朝鲜、日本及越南等东亚各国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郭学信《试论宋儒人文性格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学复兴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