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夫之批评“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的思想,认为这是“销行以归知”。他批评的矛头主要针对(     
A.孔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2 . 有学者认为,疆域、正统性与德性构成了“大一统”的三个基本要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疆域占领和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军事实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只能依赖文化和教化的力量,靠弘扬道统把“大一统”的“德性”因素发扬到极致,来弥补疆域控制能力的不足。无法拥有足够的疆域是宋明士大夫共同拥有的集体历史记忆,他们通过弘扬儒家道统弥补疆域缺失带来的心理阴影。宋代以后儒学有了更多的拓展空间,儒学理念真正从上层下渗到了基层社会,成为普通民众遵循的信条。

材料二   明代北面的一大片土地都被蒙古残部所占据,东北是女真实际控制的地区,所以明代的疆域大体上是和蒙古人与女真的统治地区平分秋色的。明史专家顾诚先生曾提出明朝和北方的瓦剌、东北的满人构成了对峙的关系,基本上是以防御的态势来构架整个疆域格局。边疆地区依靠军事体制布防,沿长城一线基本上由卫所和都指挥使控制。而明朝在疆域控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一统。

材料三   清朝皇帝同时拥有两种“正统性”,一方面继承内地的汉人文化传统,通过弘扬儒家道统礼仪的方式进行统治;同时皇帝又尊崇藏传佛教,在蒙古和西藏等藩部地区实施其宗教化的治理策略。清朝实现了“大一统”三要素的整合,即拥有广阔的疆域,对前朝正统性的合理继承并加以变通,创造性的建立起了“二元正统性”,以及对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念群《“大一统”的命运:从“康乾盛世”到“晚清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述理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并概括“德性”因素影响下形成、并成为“信条”的社会氛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军事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指出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中北部疆界的分界依据,并概括明朝北方防御构架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列举康熙帝弘扬儒家的史实,以佐证对内地“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并依据“广阔的疆域”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清朝在我国国家疆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②写出清朝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并概述康熙帝时期对这一地区宗教化治理的措施。
2022-05-2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近代思想家马一浮先生指出:“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闽(朱熹)诸儒,深明义理之学,真是直接孔孟,远过汉唐。”在此,论者认为宋代理学
A.建立了庞大严密的思想体系B.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
C.对先秦孔孟儒学的继承发展D.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顶峰
2022-05-18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朝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是“汉宋”——都得数到宋代。以下关于宋代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       ②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
③建立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④创制木活字印制《旌德县志》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4-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弟子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答曰:“此说之弊久矣,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这位“先生”
A.是儒学开创者B.是理学集大成者C.开创宋代理学D.是心学集大成者
6 . 很多名人名言被后人奉为座右铭。下列名言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
2022-04-07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一位北宋理学家“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典故“程门立雪”即与之有关。这位理学家(     
A.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B.被誉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C.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D.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2022-03-29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守仁的心学认为心只有一个,就是道心,并明确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这就很容易让人认为人的所有心念都是符合于道即天理的,只要是从心中发出来的,都是天理。晚明李贽沿着这个思路前进,提出了“童心说”,却掀起了反理学的浪潮。这主要说明
A.李贽继承了心学的精髓B.王守仁明确倡导思想解放
C.心学反对盲目服从权威D.理学内在矛盾推动其衰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宋代特征的有
①“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②“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③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④“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1-11-20更新 | 49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10 . 北宋儒学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是人的父母。这一观点
A.意在强调民本的重要地位B.确立了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C.蕴含了“天人合一”思想D.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法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