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
《史记》西汉
《汉书》东汉
《三国志》西晋
《后汉书》南朝宋列女
《宋书》南朝梁孝义
《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
《梁书》孝行
《陈书》孝行
《隋书》孝义、列女
《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宋史》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
《金史》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元史》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017-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代《续曹大家女训》有云“士族传写,行于时,妪媚孩提皆通晓”。宋代《袁氏世范》写道“以夫妇之所知能行者语诸世俗,使田夫、幽闺妇女皆晓然”。这反映了唐宋年间
A.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家训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士族家法学风的严明D.三纲五常规范言行礼仪
3 . 据记载,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学生在家乡制定了《乡约》,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惩罚酗酒、赌博、打斗、失信、诬陷、偷盗、浪费、不务正业、结交坏人等;遇到灾害、疫病、穷困、孤苦、被诬陷时互相救助等等。这些规定(     
A.加强了地方割据的趋势B.反映了理学世俗化的倾向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能力D.完成了儒学理论化的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宋代,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借助士人的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在士人之间传播,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可以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纲常伦理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出社会生活
C.新儒学兴起并呈现平民化倾向D.思想界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校在开展有关宋明理学的研究性学习时,学生找到了下图所示的资料,该资料可以用来说明
A.宋儒重视知识系统而远离生活实践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C.宋儒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D.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6 . 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2019-11-01更新 | 1315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做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
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
C.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熟”。《三字经》的出现和流行说明
A.儒学的政治地位日益巩固
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增强
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