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北宋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从赵普的屡次谏言到王安石变法,无不反映出宋代士人为维护封建政权而作出的最大努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当时士人中也不是个别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提出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三教合一潮流的发展D.儒学倡导承担社会责任
2 . 南宋朱熹所著童蒙教材《小学·敬身》强调“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陈淳所著的《启蒙初诵》、真德秀所著的《教子斋规》也有类似的内容。这类童蒙教材的编写(     
A.呼应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B.使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C.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D.侧重少儿的道德教化功用
2023-10-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在传统儒学基础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思想特点。
4 . 《太平广记》是北宋初官修的一部类书,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500卷,取材重点为神怪故事,这反映了(     
内容卷次卷数
神仙1~5555
女仙56~7015
报应102~13433
定数146~16015
291~31525
316~35540

A.理学思想的社会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C.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D.民众的精神文化取向
2023-01-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人与武将

材料一   唐末五季,士大夫有言曰:“贵不如贱,富不如贫,智不如愚,仕不如闲。”

——(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八


(1)结束材料一中时代现象的君王是(单选)(     
A.隋炀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成祖
(2)材料一中士大夫因什么境遇而感慨?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陈尧咨(9701034)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装饰品)。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


(3)从陈尧咨母亲的言行中可以透视出什么价值观念?

材料三   澶渊之役时,寇准率军北上,文官冯拯竟然当众责骂大将高琼。高琼忍无可忍,回敬冯拯:“君以文章致位两府,今敌骑充斥如此,犹责琼无礼,君何不赋诗咏退敌骑耶?”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4)依据材料三,冯拯当时供职的“两府”可能有(单选)(     
A.枢密院B.都察院C.理藩院D.宣政院
(5)上述材料反映当时文官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对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23-01-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时期,很多士大夫自觉追求圣贤之道,当面对国家危难时,他们不惜毁家纾难,勇于舍身取义。据《宋季忠义录》记载,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的确立B.三教并行的激励
C.理学思想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出现
7 . 关羽死后,被历代统治者先后追封了13个谥号,这些谥号的追封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刘禅到宋的“侯而王”,从宋到元的“王而帝”,再由元到明的“帝而圣”,最后实现从明到清的“圣而天(三教通神)”。据此判断,这一状况(     
A.旨在强化民众道德观念B.折射了民族矛盾的加深
C.获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D.充斥着复杂的迷信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南宋不少士人认为,理义比科举的意义更为远大,如詹廷坚说:“正心诚意,吾性所当尽也,修身齐家,吾身所当践也。科举可为吾累乎?”又如“乡先生”周允成在家乡从事教学活动,其生徒达数百人之多,其授徒讲学实为理学思想向生活、向人生落实的重要方式。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日益巩固B.理学呈现世俗化倾向
C.科举制逐渐走向了衰弱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9 . 北宋契嵩有评论称: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佛两教出现合流趋势
2022-11-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唐朝服饰多崇尚浓艳鲜丽之色,宋朝服饰却崇尚简洁、质朴,形成淡雅恬静的着装风格。如袁采在《世范》中讲:“惟务洁净,不可异众。”宋朝服饰风格的变化说明了(     
A.市民文化的影响扩大B.理学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C.重文轻武的风气形成D.积贫积弱导致民众贫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